攻击风险等级:业务是否属于易受攻击的领域(如游戏、金融、电商)?日常可能面临的攻击类型(DDoS 流量攻击?CC 应用层攻击?)和预估最大攻击规模(如 50G、200G 还是更高)?
业务负载需求:服务器需支撑的并发量(如日均 10 万访问还是 100 万)、数据存储量(需 SSD 高速读写还是 HDD 大容量)、对 CPU / 内存的依赖(如计算密集型还是轻量应用)?
用户群体分布:核心用户是否集中在贵州及西南地区?是否需要兼顾全国多运营商用户(如电信、联通、移动用户均需低延迟访问)?
拒绝 “口头承诺”,要求提供近 3 个月内的攻击防御案例(如具体攻击流量、防御效果、业务是否中断),或通过小流量测试(如模拟 50G DDoS 攻击)验证实际防御效果。
确认防御类型是否全覆盖:不仅能防 DDoS(SYN Flood、UDP Flood 等流量型攻击),还需支持 CC 攻击防御(尤其针对 HTTP/HTTPS 层,需具备智能规则区分正常用户与恶意请求,避免误杀合法访问)。
弹性防御是否可用:突发超预期攻击时(如日常防御 100G,突然遭遇 300G 攻击),能否临时升级防御峰值(如 1 小时内生效),且明确升级费用。
贵州及西南用户为主的业务,优先选本地 BGP 多线机房(同时接入电信、联通、移动骨干网),确保跨运营商访问延迟≤30ms(可通过 ping 测试验证)。
带宽需 “独享”:高防场景中,带宽是防御的 “载体”(攻击流量需通过带宽消化),共享带宽易被其他用户挤占导致防御失效,需明确带宽大小(如 100M 独享)及超额计费规则。
攻击发生时,能否做到 “7x24 小时实时监控 + 10 分钟内人工响应”?是否有专职团队负责流量清洗、策略调整(避免依赖纯自动防御导致误操作)?
售后是否提供 “攻击复盘”:攻击结束后,能否分析攻击来源、特征,协助优化后续防御策略(如调整防火墙规则、IP 黑名单)。
服务商必须具备IDC/ISP 经营许可证,机房需通过消防、网络安全等合规认证(可要求提供资质文件),避免因合规问题导致业务关停。
硬件与机房冗余:服务器需为企业级配置(如冗余电源、RAID 磁盘阵列),机房需有双路供电、备用制冷系统(减少断电、硬件故障导致的停机)。
合同条款明确化:
白纸黑字写明 “防御峰值、带宽类型、IP 数量、防御范围(是否含 CC)、故障赔偿标准(如停机 1 小时赔偿多少)”,避免 “口头承诺不兑现”。
明确隐性成本:如防御升级费、带宽超额费、IP 更换费等,避免后期 “加价”。
小范围测试:
先用测试服务器部署部分业务(如分流 10% 流量),观察 1-2 周:攻击发生时防御是否有效?正常访问延迟是否达标?服务商响应是否及时?
硬件配置能否平滑升级(如从 4 核 8G 升级到 8 核 16G,无需停机迁移)?
防御峰值能否随业务风险提升(如从 200G 扩展到 500G)?
能否新增功能(如后期需加 CDN 加速、WAF 防护,服务商是否支持一站式叠加)?
正确选择贵州高防服务器的核心是:“需求不盲目、能力可验证、服务有保障、长期能适配”。优先选择在贵州有本地机房、服务案例丰富(尤其同行业案例)的服务商,既能降低网络延迟,也能减少沟通成本,让防御真正为业务 “保驾护航”。
(声明:本文来源于网络,仅供参考阅读,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、不代表任何立场以及观点。)